首页 资讯 > 内容页

全球观速讯丨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提速 年内发行规模为去年全年两倍

时间 : 2023-06-22 00:39:38 来源:证券日报

近期,在中小银行净息差下行、内源型资本补充渠道愈加匮乏的背景下,专项债等外源型资本补充渠道再度受到市场关注。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今年以来截至6月21日,中小银行资本补充专项债(简称“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规模达1288亿元,是去年全年(630亿元)的2.04倍,发行节奏明显加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提速主要是因为今年以来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压力提升,这背后又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明年即将正式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资本新规”)加大了中小行补充资本的压力;二是行业净息差下行,中小银行内源型资本补充渠道受到挤压;三是中小银行外源型资本补充渠道相对匮乏。

补充资本面临多重压力

近期,陕西省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在北京成功发行。此次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为80亿元,票面利率2.81%,期限10年,全部用于补充省内15家农合机构资本。资本补充后,15家农合机构资本充足率均达到10.5%的监管标准,拨备覆盖率达到100%以上,提升了陕西省农合机构抵御风险和服务“三农”能力。

实际上,今年以来,包括辽宁、黑龙江、广西、安徽、宁夏、陕西、内蒙古等多地陆续发行了中小银行专项债,截至目前,发行规模已达1288亿元,远超去年全年。

中小银行专项债密集发行的背后,是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面临诸多难点。首先,资本新规拟定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从风险权重的角度调整了不同资本补充债的发行成本,中小银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其他债券的发行成本有所提升。

“资本新规实施后,中小银行或面临更高的资本要求、更严格的风险管理。此外,资本新规导致银行资本成本上升,银行间竞争加剧,进一步挤压了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相比国股大行,中小银行的竞争力有所削弱,资本补充压力提高。”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记者表示。

其次,今年以来持续下行的行业净息差也给中小银行盈利能力带来压力,进一步降低了中小银行内源型补充资本的空间。

受去年LPR调降(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累计下调15bp和35bp)和年初重定价等因素影响,2023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已快速收窄至1.74%的历史低位,较去年底继续大幅下行17bp。近期,LPR再次调降10个基点,进一步挤压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明明表示,截至2023年3月底,农商行净息差仅为1.85%,相比2018年底的最高点下降了1.17%。在贷款利率整体处于下行期时,通过贷款规模增量以带动营收利润是银行业的普遍做法。而这种放量弥补价格差距的做法也有很大的弊病,越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越可能压降贷款价格,导致利差的继续走低。更重要的是,在扩大信贷投放规模的同时,也大大加剧了资本消耗。这对于中小银行的压力尤其大,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上升以及净息差的严重下降,中小银行内生盈利能力大幅下滑,进而导致其内生型资本补充能力大幅削弱。

再者,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狭窄也是部分地区专项债发行规模较大的原因。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对记者表示,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多数中小银行而言,由于监管评级等因素限制,发行资本补充工具的通道不太通畅;且部分银行由于风险暴露,其股权对现有股东和潜在投资者吸引力不足,增资扩股难。

明明称,地方性中小银行大多并未上市,缺乏股权融资的渠道。而次级债的发行也多以国有行为主。此外,数量不断增多的二级资本债不提前赎回事件加大了市场的担忧,中小银行二级资本债的风险有所加大,其发行难度进一步增大。

有助于稳定资本结构

从今年全年来看,中诚信国际发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2022年回顾与2023年展望》报告显示,根据原银保监会去年披露的3200亿元中小银行专项债额度推算,2022年全年中小银行专项债仅发行630亿元,剩余2570亿元或在2023年发行。

多位专家预计,随着后续中小银行专项债的发行,其将助力中小银行提升经营能力,并将起到化解债务及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

在明明看来,引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为中小银行提供了一种资本补充途径,有助于中小银行稳定资本结构,提高经营能力。此外,还有助于维护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为更多地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债务化解。

杨海平表示,在当前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小银行脆弱性有所上升,中小银行专项债有助于压实地方政府推进区域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主体责任,有助于地方政府发挥主观能动性,匹配各类资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