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内容页

阅读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名人书房)

时间 : 2023-05-25 06:56:1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朱秀海在家中书房。  本报记者 徐嘉伟摄

开栏的话:


(资料图片)

书房是人们阅读、写作,乃至作画、练字、冥想的一方天地,更是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园地。本版从即日起开设“名人书房”栏目,走进各行各业名人的阅读空间,听他们讲述自己独到的阅读感悟。

——编者

说起作家朱秀海,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创作的《乔家大院》。这部2006年播出的电视剧不仅风靡一时,在经历时间的淘洗之后,更成为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的一部精品力作。作品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作家的大量阅读积累。近日,本报记者来到朱秀海的书房,惊奇地发现,书架上不仅摆放着大量文史类书籍,还有许多物理学著作。

“书房留下我创作的脚印”

来到朱秀海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部队干休所的家,一进门看到的不是书,而是画。“我爱人喜欢画画,总想着画几幅挂在家里。画室她用得比较多,但书房一般是我自己使用。”朱秀海说。在他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房间,一排枣红色书柜上,整齐码放着封面花花绿绿的书,对面则是一张写字台,上面放着电脑和打印机。“这里的书其实不多,主要是我最近看的。画室还有书柜,阳台的两个书柜放着我自己写的书。”朱秀海一边说,一边把目光停留在这些“宝贝”上。

仔细看书房里的书,有《辞海》《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外海战大全》这些工具书,也有《罪与罚》《静静的顿河》《铁皮鼓》等外国文学作品,还有《红楼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等古代文学作品以及经济、哲学、社会学等门类的书籍,新老兼备,琳琅满目。“这里年头最长的应该是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一套《红楼梦》,已经比较残破了,我带着他从武汉到洛阳再到北京,时时翻看。”朱秀海说,“《红楼梦》恐怕是中国作家读得最多的书。”

记者在书柜中看见了一些在其他作家那里不多见的书:《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银行行史》。“为写《乔家大院》做准备,我读了很多经济方面的书,发现很多历史问题都可以从经济角度进行解释。比如中国古代土地稀缺,耕地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山西也同样是地少人多。明清时期晋商的兴起是一个大事件,从农耕到经商,开辟了古代中国人谋求生存的新范式。”朱秀海说。为了写《乔家大院》,他买了三箱子关于晋商的书,其中还包括大量的地方志。

在书房中,朱秀海度过了无数与阅读和写作有关的清晨与夜晚。在他心中,书房是作家自己的天地,是一个与世隔绝又连接世界的空间。“坐在书房中,人的全部身心和注意力都集中在正在阅读的书上,或正在写的作品中,现在有个词叫‘沉浸式’,书房就能给人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朱秀海说。

“这是我在北京的第三个书房。我来北京后的第一个书房是创作室的工作间,1991年到2005年,我在那里创作了《穿越死亡》《波涛汹涌》《音乐会》等作品。第二个书房是丰台小井的家里,那时候我创作了《天地民心》《客家人》《乔家大院(第二部)》《赤水河》等作品。2019年搬到现在的书房,创作了《海天雄鹰》《空战》。书房留下了我创作的脚印。”朱秀海向记者介绍。书房既是他安放身心的场所,也标记着他生活与创作的轨迹。“这里堆放的《远去的白马》《第十一维度空间》,是我这几年的新作。”朱秀海指着门口的两摞书说。他的书房仿佛一个寂静的生产车间,源源不断地为中国文坛和电视剧制作者贡献新作品。

“新物理学为写作‘开天眼’”

记者问起这些书中,哪些对他影响最大,朱秀海毫不犹豫地指向了上世纪90年代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书——“第一推动丛书”。这套书精选世界一流科学家的一流科学名著,是国内最早、最具影响力的引进版科普图书之一,内容是探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奥秘等,包括宇宙系列、物理系列、生命系列、综合系列,长销不衰。

“在书房里我经历了很多‘开天眼’的时刻。”朱秀海说。他口中的“开天眼”指的是通过获取新知,让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一下子发生了变化,获得了启迪。“比如‘第一推动丛书’中的《上帝与新物理学》,这本书是说大自然的规律为什么是这样的,宇宙是如何起始的,又是如何组织的。再比如《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讲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朱秀海说。

这些似乎与文学无关的科学类书籍,恰恰给他的创作以无限启迪。另外还有一套书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他阅读其中的《猜想与反驳》,发现书中有这样一种认知,即我们认为的科学上所有的定理、公理——正是它们给我们划定了生存的边界——并不能被充分证实。有些可以在地球上证实的,可能到了火星上就行不通。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定理、公理就成了猜想。朱秀海说:“读过这样一本书,你会瞬间发现,所有的高山一下子全成了平地。这本书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他阅读另一本名为《复杂》的书,看到书中把信息定义为“产生意义的东西”,接收者接收信息量的大小在于接收时体验到的“平均惊奇度”,而“惊奇度”的大小则在于信息的“不确定度”。他觉得这也是文学创作的奥秘所在。“读者在看小说时的‘平均惊奇度’越高,不就说明他接受的信息量越大吗?作为作家,我们需要做的是摆脱俗套,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不确定度’,更多的惊奇。你看,科学家把文学创作的道理说出来了。”朱秀海说。他还关注物理学上的“双缝实验”,以此为启迪写出了中篇小说《来自另一宇宙的女人》。受新物理学中“平行宇宙”概念的启发,写出了《模糊的谈话》等小说,其中一些作品收录在他去年出版的新书《第十一维度空间》中。

这部被称为“元宇宙”小说集的作品充斥着奇思妙想,写到了迭代器、区块链、机器学习、虫洞等,在传统的小说中加入了算法、时空维度等物理学概念。朱秀海试图通过作品表达对真实与虚构的思考:“作家应该保持对时代前沿问题的关注,譬如这本书的所有故事都打破了现实和梦之间的边界,人物既生活在现实中,又生活在梦里,意识、思想、梦和现实不再有分别,虚拟现实的时空就是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相连接、相融合的元宇宙时空。”

从历史题材小说《乔家大院》,到革命历史题材小说《远去的白马》,再到《第十一维度空间》的“元宇宙”叙事,谈及自己创作风格的变化,朱秀海认为:还是得益于阅读。“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平行宇宙’,好书总是让人开窍、吃惊。我读书的方法就是随时读、处处读,遇到经典反复读,读不懂再读。”朱秀海说,“开卷有益,阅读是与灵魂亲近的过程。”(本报记者 张鹏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5月25日 第07 版)

x